一、消费规模与增长趋势
消费总量与区域分布
四川省大闸蟹消费需求集中在成都、南充等经济发达地区,2024年本地消费量占全国总需求量的3%-5%,约2.3-3.8万吨。
线上渠道(电商平台)销量占比超40%,成都市场2024年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35%。
消费增长驱动因素
2024年四川本地养殖规模扩大(如开江县8000亩稻田养殖区),本地蟹供给占比提升至15%-20%,但仍依赖江苏、湖北等外省供应。
消费场景多元化,礼盒装蟹卡(标价388-888元)销量占比达30%,节日送礼需求拉动高端市场。
二、消费者偏好与结构
规格与价格偏好
主流消费规格为3-4两/只的中型蟹(占比60%),2.5两母蟹因性价比高(单价15-25元/只)成为家庭消费首选。
高端市场偏好5两以上大规格蟹,成都市场半斤母蟹单价最高达90元/只(国庆后价格回落至60元/只)。
消费人群特征
“80后”为消费主力(占比50%),偏好阳澄湖、本地品牌蟹;“90后”占比30%,更关注鲜活度和养殖生态标签。
成都、绵阳等城市中高收入群体人均年消费量达8-10只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三、本地供给与竞争格局
指标 数据 来源
本地养殖面积 稻田+湖泊养殖总面积1.2万亩(2024年) 开江、都江堰为主产区
本地产量 年产量约0.8万吨,占全省需求的20% 稻田模式亩产100-150kg
外省输入量 江苏、湖北蟹占比65%,辽宁蟹占比15% 阳澄湖品牌主导地位
四、价格波动与市场预测
季节性价格趋势
2024年9月上市初期,4两公蟹批发价60元/斤,国庆后因供应增加价格下降30%-50%。
预计2025年本地蟹价格稳定在20-40元/斤(中低规格),外省蟹价格受物流成本影响波动较大。
未来需求潜力
四川省政府计划将大闸蟹养殖面积扩大至2万亩(2025-2027年),目标实现本地蟹供给占比30%。
深加工产品(如蟹黄酱、醉蟹)市场规模预计年增长25%,2025年突破1亿元。
总结
2024年四川大闸蟹市场需求量约2.3-3.8万吨,本地供给占比20%,消费偏好向“高性价比+生态标签”倾斜。随着养殖技术升级和品牌化运营,预计2025年本地蟹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25%-30%。